2015年绵阳市金融业概况
一、银行业存贷规模平稳增长
截至12月末,辖内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96.92亿元,比年初增加267.86亿元,增长10.08%;本外币贷款余额1542.71亿元,比年初增加113.67亿元,增长7.95%。其中:人民币存款余额2882.91亿元,比年初增加262.98亿元,增长9.96%;人民币贷款余额1532.85亿元,比年初增加133.89亿元,同比增长9.61%。
二、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发展
一是直接融资大幅增长。2015年,全市直接融资额达337.2亿元,同比增长59.4%。其中,银行间市场票据融资204.4亿元,IPO融资5亿,股票定增31.6亿元,公司债20亿元,信托贷款15亿元,融资租赁2.6亿元,地方政府置换债券58.6亿元。二是企业上市大幅提速。全年新增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、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,比上年多增加上市挂牌企业8家,总数达到24家。上市培育企业200家,完成省政府下达的92家目标任务的217.4%。三是证券期货交易活跃。全年证券期货交易额6896亿元,同比增长156%。
三、保险业助推功能发挥良好
截至12月末,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8.23亿元,同比增加6.19亿元,增长9.97% 。其中:财产险保费收入24.02亿元,比同期增加3.47亿元,增幅为16.88%,理赔案件32.4万件, 赔付金额 12.26亿元;寿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44.21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加2.72亿元, 增幅为6.55%,理赔案件36.6万件,赔付金额 12.28亿元。
四、地方准金融机构规范发展
截至12月末,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在贷客户1533户,贷款余额31.34亿元,同比减少1亿元,不良贷款余额1.01亿元,同比增加0.2亿元;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户数3.2万户,在保余额103.3亿元,同比减少8.68亿元。
五、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
2015年,全市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5家(其中:银行业2家,保险业3家,证券业5家,基金5家),各类金融机构数量达到190家(银行业28家、保险业59家、证券期货业21家、融资性担保42家、小额贷款21家、金融仓储3家、投资基金16家),机构数量稳居全省第2位。
六、金融改革取得突破
绵商行改革顺利进行,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五矿资本控股有限公司;实现增资扩股2.01亿股,总股本达到6.21亿股。农村信用社成功化解政府不良贷款3.7亿元,有效处置政府捐赠资产3.02亿元,并获得省政府同意组建绵阳市农商银行。通过国有控股、参股,完成了2家民营融资担保公司股份制改造,组建了3家国有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,出资参股省级再担保公司。
七、金融风险有效防控
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我市协作配合,加大了金融风险防控和打高处非工作协调。成功化解了波鸿集团、丰谷酒业等信贷违约和短融兑付风险,积极应对汉龙高速、安泰投资等一批集访维稳事件,坚守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。